最近幾個月,#MeToo事件在台灣不斷延燒,引發軒然大波,也讓不少當事者遭受社會輿論。有許多不曾遭受過性騷擾、性侵害的一般大眾,會抱以懷疑的眼光審視:為何當下不說,事隔多年才要「掀舊帳」?但反過來思考,許多受害者在發生事件的當下是未成年或是無力反擊的狀況,在當時真的能說出來嗎?
要如鄉民所說的直接提告,必須有相關證據,但在事發突然的狀態下,絕大多數的受害者由於驚慌失措,無法立刻冷靜蒐集足夠證物,也有不少人知道若自己發聲可能會被施壓,甚至被報復。也因此許多人即便碰到騷擾、侵害,也僅能裝作沒有這件事情發生,讓日子一天天過去,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會好的。時間久了,確實「也就這樣算了」,然而那道傷痕依舊在內心深處。有些從未被舉發的加害人,在食髓知味而毫無反省的人生中,繼續加害更多無辜的受害者,表面上依舊活得光鮮亮麗,甚至人設還是人生勝利組。

究竟被性騷擾甚至性侵害的傷痕,在被害者內心會造成怎樣的衝擊?若從未正視,或是不去理會,隨著時間是否就能自行復原?那些傷口是否就能從此消弭? 圖片來源:《人選之人—造浪者》劇照
都過這麼久了,為什麼你還不忘記?
究竟被性騷擾甚至性侵害的傷痕,在被害者內心會造成怎樣的衝擊?若從未正視,或是不去理會,隨著時間是否就能自行復原?那些傷口是否就能從此消弭?
答案很肯定是不會的。即便隨著時間的增加,傷口會結痂,但結痂後癒合的疤痕依舊存在。筆者也想起自己國中二年級遭遇過的性騷事件。某天下課後,接近12月的傍晚,還不到6點,趁天色尚未昏暗,我獨自前往書店購買參考書。買完書,天氣好像要下雨,我撐起傘走在小巷內準備回家,迎面來了一個戴著金邊眼鏡,長相斯文,身穿某五專制服的男學生。擦身而過後,男學生突然轉回頭,快步跟在我身後,將握在右手的傘往地上丟,整個人從我身後緊抱住,叫我「不要動」,然後緊緊抓住我的胸部。
當下腦中一片空白的自己,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害怕得連話都說不出,心裡只祈求對方不要傷害自己。幸運的是,一位阿姨從遠方走向這條巷子,我才有一絲勇氣用全身的力氣喊出「走開!」然後用跑的衝回家,一路上不斷向後看是否有人跟上來。回到家後,我無法馬上向家人說出剛剛發生的事件,因為衝擊太大了,內心還在極度的恐懼中,連話都無法好好說出來。到家的第一件事是衝進浴室洗澡,隨著蓮蓬頭沖出的水,將眼角的淚水一併沖乾淨,看著自己胸口一大片的瘀青,才清楚知道剛剛發生的事情,是真實存在著。
當情緒稍稍緩和後,因為內心還是極度害怕,於是將發生的事情告知家人。當時父母去找里長協助,調閱巷子的監視器,才發現監視器畫面一片漆黑,早就壞了,根本無法蒐證。
事發之後,里長組成了互助會,每天加派人力巡邏,加強安全防護。然而事件後將近半年,每天下課回家,我都會將右手放在側背書包內,緊緊握著父親準備的防狼噴霧器,直到走進家門,才能鬆一口氣。
時間當然會過去,但遭遇過性騷擾甚至性侵害的被害者,會因這樣的遭遇,在內心產生極大的衝擊,有些甚至會自責,認為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才遭遇到這樣的事件;有些人則是從此對他人產生極大的防衛,無法再對人產生信任,也在人際、社交互動上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;有些嚴重者甚至會自殘,或對自身進行不同程度的自我傷害。這些都是表面上,外人看不出也無法得知的內心傷疤,若當事人不說,甚至沒有人會知道當事人究竟承受過什麼樣的傷痛。
#MeToo:勇敢面對性暴力,透過集體發聲癒合傷口
看過一部電影《嘉年華》,劇情說的正是一個未成年女孩小文(周美君飾)碰到了性侵害事件,全程目睹、甚至手上握有證據的另一個未成年女孩小米(文淇飾)卻因自身未成年又無身分證的黑工身分,為避免遭到警方盤查而保持緘默。劇中被侵害的小文,因證據監視器錄影畫面不翼而飛,而知情的小米則害怕牽連到自己而選擇噤語。在沒有十足證據,再加上背後勢力的脅迫下,這樣的案件,也很難讓警方著手偵辦。

《嘉年華》中,小米目睹性侵害事件,卻因無身分證的黑工身分而選擇保持緘默。圖片來源:《嘉年華》劇照
女孩們的互助合作,是#MeToo運動串聯的重要推手。許多受害者無力為自己發聲,直到看見其他受害者站出來,才喚起自己曾遭遇的不平。
而不僅是女孩,男孩也有可能在人生中遭遇性暴力、性侵害或性騷擾。所以,兩性平權教育非常重要,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分理解如何尊重他人身體、有禮貌地保持合宜的兩性互動,都是建構人格養成及價值觀時重要的一環。
我推薦一本非常適合兒童閱讀的《傳送愛的粉紅帽》,作者安德爾.喬尼爾將自身參加2017年婦女大遊行後所得到的啟發完整寫入這本童書中,希冀透過傳遞同理心、平等和團結,可以達到終止暴力、保障多元性別權益、捍衛身體自主權及生育自由、勞工權益、身障權益、移民權益、公民權益以及實踐環境正義等訴求,逐步讓世界隨著時代演進而更美好。
相信一波波#MeToo運動受害者發聲的目的,不是只為了公開譴責、撻伐加害人的暴行,而是希望藉由這些發聲,減少無辜的被害者,並告訴其他人,該被檢討的不是曾遭遇不幸的人。勇敢面對自身的受創經歷,願意直視並開始清創,那些傷疤才能有復原的一天。